李武:在疫情中重新思考阅读的意义
自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的 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今年上半年,吉林、上海、北京等多地为了防疫先后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面对病毒,面对封控,人 们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内心也变得日益不安。如何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方式方法自然多样, 阅读便是其中的一剂良方。因此,在疫情中重新思考阅读的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阅读有助于开展深度思考。在富媒体时代,图书阅读的信息获取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媒介消费取代,至少在及时性方面远不如现在的数字媒体。疫情期间,大多数人会选择利用新媒体来了解与病毒、疫情和相关政策等有关的各类信息;但网络上虚假信息盛行,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比较碎片化。与此不同,图书的内容相对系统化,具有权威性,而且在阅读时需要沉下心来,诉诸更多的认知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阅读无疑更有助于我们开展深度思考,帮助我们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同时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后者对于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尤为重要。一项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表明,图书阅读甚至能够通过维持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而延长他们的寿命。
阅读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在疫情中,有些人亲身经历或目睹身边的家人朋友不幸感染病毒,大多数人则面临长期居家隔离等各种压力。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长期宅家会导致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或抑郁。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自主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发泄情绪和缓解压力的作用。对于特定的读者而言,开展积极介入的阅读疗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不错的效果。西汉刘向曾言“书犹药也”;西方学者在20世纪初期正式提出“阅读疗法”,其成效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研究的证实。诚如聂震宁先生在《阅读力》中所言:“阅读关乎人的精神趣味。在人们遇到任何失落、失意、失神、失望、失利、失败时,都可采用阅读疗法来调节心理状态。”
阅读有助于提升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被广泛证明能够预测亲社会行为,后者包括助人、捐赠、 志愿、合作、分享、安慰和关心等有益于个体和社会的行为。疫情的暴发更是彰显了亲社会行为的 重要性,比如在今年上海封控期间,由民众自发形成的邻里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人解决了实际 困难,体现了人间温暖。许多哲学家声称阅读(尤其是阅读小说)能够提升人们的共情能力,近年 来的诸多心理研究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一书中对此提供了 系统评述,他认为阅读小说使读者获得了某种替代性体验,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提升了共 情能力,增强了亲社会行为倾向。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断言阅读是推动人道主义进步的力量。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真是如此,我想阅读应该是人们在天堂中最为优雅的举止。当然,我们实际生活在不确定的“俗世”之中,那么何以解忧?帮助我们找到此心安处,我想这便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强国号
原文刊发于《编辑学刊》2022年第4期
李武 /上海交通大学59599aa美高梅(中国)BinG百科 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