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喜讯!我院两名本科生参与发表SSCI期刊论文

阅读:14270 发布于:2018-11-27 14:53

近日,由我院新闻与传播系2015级本科生殷滋淳和王佳仪共同参与撰写的题为“I’m about to get my tamp on.’Framing tampons in we media promotion posts targeting Chinese females”的论文在《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SSCI期刊)上发表,这是我院首次由本科学生发表SSCI期刊论文

图片.png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是人文社会科学广泛使用的权威性引文索引数据库,为SCI的姊妹篇。《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创立于1991年,为SSCI核心期刊,隶属于“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类别,是著名Routledge出版社旗下期刊,专注于从性别角度对社会、文化、传播方式等进行交叉多元研究。近年来,学院特别关注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本科生专业学习兴趣、科研热情及科研创新能力。本次殷滋淳和王佳仪同学的论文能够在SSCI期刊上发表,标志着我院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进入一个新高度。

图片.png

两位同学此次参与发表SSCI期刊论文的契机来源于学校针对本科生开展的研究计划项目(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Program,简称PRP)。新闻传播系特别研究员牟怡老师指出,交大的PRP课程非常有利于锻炼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给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及从事科研的机会把课程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应用于真枪实战中,同时通过接触前沿的学术文献,让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直接对话。

在项目具体开展过程中,殷滋淳和王佳仪同学在与指导老师牟怡沟通之后,决定采用传播学中常常采用的“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从自媒体上女性卫生棉条广告的角度切入,研究微信公众号营销女性卫生棉条的广告推文如何通过攻击传统的保守性观念、强调社会性别平等来包装和营销卫生棉条产品,进而探讨当代社会的女性意识和社会性别问题。

作为本科生,视野缺乏深度和广度、主题不凝练、研究方法不适合、写作格式不规范都是常见现象。所以在研究之初,这个题为“关于‘网红’现象推动下的女性健康行为改变之实证研究”的PRP项目虽然有了“网红”、“女性卫生用品”等几个醒目的关键词,但却缺乏一个合适的主题来升华这一研究。在牟怡的带领下,两位同学广泛搜寻相关中文和英文文献,通过一遍遍梳理最终发现,广告中对女性卫生用品的解读其实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认知。讨论到此处,一直困扰两位同学的学理问题顿时豁然开朗,最终确定选取了性别研究领域中广泛采用的the intersectionality perspective,将性别与阶层结合起来,探讨在当下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国社会环境下,女性的性别角色是如何被定义和认知的。

经过不断的讨论和修改,加上牟怡老师从选题、研究方法、文献搜索、写作规范等全程亲自进行指导,论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前期论文在2017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上宣读并广受好评,最终论文则荣获第八届全球传播论坛的最佳论文奖殊荣。今年8月该论文顺利完成了在《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SSCI核心期刊的刊登发表。

图片.png

第八届全球传播论坛的最佳论文奖获奖现场

 

殷滋淳表示,作为没有太多科研经验的本科生,由于缺失多元视角,有时只能看到问题的冰山一角;由于缺乏研究经验,项目设计的研究方法可能是错误的、或是有逻辑漏洞的,这些都是之前没有遇过的困难。在和牟怡老师一起做研究的过程中,被老师带着进行科学系统的实践、反馈、再实践,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做科研的有趣和成就感,也让自己明白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尝试,在平时的课程中多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敢于“试错”,敢于向老师演示自己的研究设计,敢于接受批判,这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比墨守成规、做保守文章更有价值。

王佳仪说到,通过跟着老师一起做研究,将之前传播研究方法课上的知识应用到了科研之中,包括框架分析时的找框架、归纳框架,信度测试时的编码测试和谨守规则,内容分析时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将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实践成果。加上老师在指导做科研的过程中,极具耐心的指导、解答和解释,看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自己增强了信心也更愿意表达观点;也学习到在科研过程中,既要坚持严谨学术态度,但又不能拘泥条条框框,要回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质,真正领悟到细微之处见真知。

图片.png

两位同学也表示,除了科研实践锻炼,教师悉心指导之外,学院教学改革也在发表论文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院对本科生采取学术导师、业界导师和人生导师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搭建了师生良好交流平台。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为学生树立理想目标,明确肩负责任,同时也更全方位也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指导、建议和帮助,使学生做出做合适的选择;此外,学院也更加关对本科生科研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上进行积极探索。两位同学均表示,上课是提高科研能力的最快途径,学院广博的课程内容都为自身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传播学导论”、“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新媒体与社会”和“媒介批评”“传播学导论”等课程涵盖了传播学各学派理论的梳理,是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研究方法课、文献检索课和数字出版理论与实务课程传授给了学生实践方法。除此之外,公关、广告等各种课程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研究,这些都让自己终身受用。

    学院院长李本乾指出,两位本科生能够发表SSCI文章,既是个人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成就,又是牟怡老师悉心教导教书育人取得的结果,更是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学在交大”成效展示。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瞄准人才培养瓶颈问题,持续推进以“学在交大”为愿景的综合改革,深化“知识增值”的育人实践。学院会继续传承发扬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教风,强化育人职责,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