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论坛回顾 | 李建强:电影想象力消费的两个问题

阅读:10297 发布于:2022-07-15 13:52

640.jpg

7月9日至10日,第一届“中国电影理论发展高峰论坛”暨“当下中国电影的理论探索与学派建设”学术论坛召开。上海交通大学59599aa美高梅(中国)BinG百科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出席该论坛并发表题为“电影想象力消费的两个问题”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李建强教授的发言提要。

640 (1).jpg

一般认为,想象力消费这个概念是陈旭光教授在2015年提出的,实际上它的源头还可以追溯的更早。早在2012年,陈教授就发表了一篇关于电影想象力的非常重要的文章。有意思的是,在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广泛讨论。到2019年时,想象力消费重新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并在理论界引起了一波讨论的热潮,至今已经三年有余了。这说明,凡切合中国电影发展实际,包蕴前瞻性、创意性的思想理论观点,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想象和想象力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是想象力消费和消费想象力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个问题,想象和想象力的联系和区别。大家知道,想象是人类特有的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谈到人类的发展,过去人们比较重视生产工具的运用、语言的演绎进化等。近几年,我们看到世界上一些科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对想象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多新的论述。认为,人类语言的本质就在于它具有想象的功能。想象的特点是可以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想象力指的是人可以在过往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验过的事物形象的能力,特点是可以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在我看来,想象和想象力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一,从附着上看,想象更多和个体联系在一起;而想象力既可以依附个体,也可以针对群体。第二,从生成上看,想象大多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具有现场感;想象力作为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和能力,它可以依托事物的本象,也可以超越具体事物。第三,从属性上看,想象更多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而想象力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先天素质,更多地与后天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第四,从运作上看,想象一般没有预定的目的,往往是兴之所至;想象力常常具有预定的方向,可以从实践提供的自然生物形态中抽离出来,创造五彩缤纷、奇思异想的更加精彩的世界。

从总体上来说,我感觉人的想象有度,人类的想象力无穷;人的想象有路径,人类的想象力超拔。为什么要研究想象和想象力之间的差异?因为想象作为人类思维的一般方式,如果说对思维方式进行消费的话,多少会显得有一些牵强,有一些泛化,上升到为体现和具有创造性价值的“想象力”消费,明确了想象力作为商品存在价值交换的属性,解释了艺术消费中叠加体验的性质,这就使它具有了合理性和说服力。

第二个问题,想象力消费和消费想象力。我以为,对电影想象力消费的研究可以并且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想象力消费”,另一个是“消费想象力”。前者主要针对观众和接受而言,属于“后置”范畴;后者主要针对创作者和生产而言,属于“前置”序列。想象力消费主要针对受众和接受,消费想象力主要针对创作和生产。受众在观赏过程中,主要运作的是想象力消费;创作和生产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消费想象力,二者之间有重合的地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回看这几年的电影创作,创作者想象力的高低优劣,常常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一部作品格局的大小、内涵的高低。包括近几年引进的好莱坞电影,虽然还是高科技、高概念、高投入,但由于想象力不够,出现了某种想象力危机和创造力危机,对我国观众的吸引力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我国当下电影创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想象力匮乏和创造力不足。一方面,是观众想象力消费的愿望偏弱、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创作者消费想象力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我认为,在这对矛盾中,想象力消费处在矛盾的次要方面,消费想象力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试想,如果没有创作者消费想象力的引导和策动,何来消费者想象力消费的生发?供给也是可以创造需求的,有时候还是更大的需求。正因为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创作者消费想象的能力,抓住这个电影想象力消费的牛鼻子,使创作者的想象力输出的蕴含量适度高于接受的期望值,在满足受众想象力消费恒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擢升他们的可变需求,这对今后中国电影创作非常重要。哪怕创作选择的是撬动现实的题材,也要有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


(来源: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心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