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 | 彭兰教授讲述数字新闻业中的人机关系

阅读:12781 发布于:2022-06-02 11:26

6月1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兰教授为我院全体师生开展了题为《数字新闻业中的人机关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59599aa美高梅(中国)BinG百科副院长李晓静教授主持,前沿的话题和精彩的内容吸引了全国各地逾千名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学习交流。

image1-640.png

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开展线上学术讲座


image2-640.png

我院副院长李晓静教授线上主持讲座


讲座的开篇,彭兰教授给出了“数字新闻业”明确的定义,提出“数字新闻业”既不等同于“网络新闻业”,也不仅仅是“媒体的数字化”,而是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全面变革所构建的版图。这一版图既包含了职业新闻生产者构成的作为社会守望者的新闻业,又包含了无数个体、组织乃至机器共同构成的泛新闻生态系统,是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互动,也是媒介景观与社会景观的共融。

机器在数字新闻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彭兰教授还从基础结构、新闻生产、新闻价值的判断与赋予、人机一体的用户等方面探讨了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人机互动关系。彭教授指出,机器在未来传播结构中的权重将进一步增加,覆盖信息采集、加工、分发和反馈全流程,机器的数据性评价体系对于人类的新闻价值判断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人类如何在机器的帮助下不断优化新闻生产,且保持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将是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思考的重要议题。

讲座的最后,彭兰教授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了权力关系视角下的人与机器,并且就“机器的主体性”、“机器打造的全景监狱”和“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等问题作出了精彩且深刻的回答。

image3-640.png

与会嘉宾与同学线上合影


【演讲嘉宾 / 彭兰】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先后出版20余部著作或教材,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等多项奖励。


【学生感言】

彭兰老师对数字新闻业这一泛新闻生态系统中的人机关系进行了深度和详实的讲述,尤其是从权力关系视角来看待新闻业的变革,为我们理解数字新闻业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于月新

2021级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彭兰教授通过梳理她1997年以来深入研究的数字新闻业发展路径,将数字新闻业中发挥积极行动者作用的多元主体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在其中选取机器作为行动者而非渠道这样一个视角,为我们解构了人与机器相互作用的传播网络结构如何影响了网络权力中心的运动,甚至是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讲座还联系了区块链、“自我传播”、“可供性”等概念和理论,信息量充足,令我收获颇丰!非常感谢彭兰教授!

——OKA FUKII(日本)

2021级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本次讲座中,彭兰老师站在智能时代的当下与我们分享了数字新闻业中的人机关系,前溯传播网络基础结构层面,后溯新闻生产、新闻价值的评价与赋予层面,建立在人类主体性之上的人机共动指引了算法进化的方向,彭兰老师提出的用户价值、新闻现场、机器权力等问题也引发了我学术上的新思考,感谢彭兰老师!

——孟涵

2021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 / 崔妍 李亦飞